对标英伟达的“唯一巨星”,要IPO了

 

国内芯片半导体领域突然传来重磅消息,“批量全球资本加持的巨星”要IPO了。

投资家网获悉,智驾科技独角兽地平线(Horizon Robotics)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中信建投为其联席保荐人。作为国内智能驾驶芯片设计、研发、算法方向研究的一份子,地平线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非同凡响的定位,对标英伟达。

它们也是全球VC/PE、产业资本认可的“唯一巨星”、“唯一C++++++轮公司”。

“唯一巨星”不是我说的,放眼整个一级市场,地平线独具唯一性。

这个在2015年成立专注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(ADAS)、高阶自动驾驶(AD)的公司,不断刷新着股权投资行业的认知,至少全球商业史演变到现在,没有公司能像它们一样疯狂。

有多疯狂?单拿融资来说,就疯的没边了。可能我们过去写了很多独角兽,但绝对找不到一家公司是如此受VC/PE、产业资本欢迎的,其受欢迎程度毫不夸张的说,历史独一份。

9年时间,地平线牵动全球,拿了15笔融资,史无前例干到传说中的C++++++轮。

下面,播报一下挤破头皮去拿地平线股权份额的机构——金沙江创投、创新工场、线性资本、高瓴、五源资本、真格基金、红杉中国、DST(俄罗斯)、祥峰投资(新加坡);

青云创投、双湖资本、嘉实投资、建投华科、英特尔投资(美国)、云晖资本、SK海力士(韩国)、泛海投资、民银资本、CSOBOR(一带一路)、广汽资本、今日资本;

国泰君安国际、云锋基金、CPE源峰、中信建投资本、昆通投资、宁德时代、元钛长青基金、和暄资本、山东高速资本、众为资本、舜宇光学、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;

首钢基金、国投招商、星宇股份、中金资本、渤海创富、朱雀投资、长城汽车、比亚迪、东风资管、长江汽车电子、民生股权基金、中源基金、黄浦江资本、君联资本;

韦豪创芯、京东方、中国一汽、奇瑞汽车、CloudAlpha、Neumann Advisors、Baillie Gifford(英国)、ORIX Group(日本)……还有部分非知名投资机构,就不继续播报了。

“唯一巨星”是真唯一,看看上面来自美洲、欧洲、亚洲的“顶流”名单,要说地平线敢对标英伟达,“我真信”。恐怕,身处创业阶段的英伟达,也没如此殊荣吧?

为何一个在国内做智能驾驶芯片的公司这么牛?

其中一个无法忽视的要素是,“创业公司里,很难找到一样牛X的团队了。”

相比于其它“主要一个人说了算”的创业公司,地平线团队有7个身经百战的核心成员——创始人兼CEO余凯,前百度研究院执行院长;联合创始人兼算法副总裁黄畅,前百度主任架构师;联合创始人兼硬件副总裁方懿,前诺基亚智能手机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;

联合创始人兼COO陶斐雯,曾在谷歌总部销售板块任职;联合创始人杨铭,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成员之一;副总裁兼首席云架构师吴强,Facebook总部高级主任研究员;General AI首席科学家徐伟,Facebook研究员、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杰出科学家。

试想,这些牛人在一个公司就能稳稳独当一面,他们却聚集在一起。不过,地平线成立的第一目标是,攻坚由部分公司垄断市场的全球自动驾驶领域。三方数据显示,长久以来,自动驾驶芯片被Mobileye、赛灵思掌控,其中,Mobileye拥有70%市占率。然而,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大,英特尔、高通、英伟达趁机切入赛道,市场转变成了几家公司争霸。

谁都清楚,自动驾驶商业落地的未来在新能源,这就激发了全球对中国新生代公司的关注,就有了地平线成立的初衷。但这家公司在2020年之前,基本处于研发蛰伏状态。

地平线第一次在外界面前打出“惊艳一枪”是在2020年。

彼时,“黑天鹅”来袭,全球芯片工厂停产、停工引发了大规模“缺芯潮”。

“缺芯潮”之下,自动驾驶芯片“几家公司为王”的生态遭遇冲击,更多公司决定抓住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,打响突围战。2020年,蛰伏5年的地平线率先出击,发布了基于自研BPU2.0架构,可应用在高级辅助驾驶场景、算力96TOPS的车规级AI芯片“征程3”。

没错,AI芯片尚未形成全球风口、英伟达还没大爆发,地平线就“亮剑”了。也是在其发布完“征程3”后,这家公司迎来了全球科技圈罕见的VC/PE、产业资本批量集中投资。

“唯一C++++++轮公司”。

一位投行资深人士曾将“地平线C++++++轮”当作特殊案例分析,认为C++++++轮是“估值没虚高”的体现。过往一些独角兽融到D轮、E轮、F轮,结果把自己融死了。为什么?

一级市场,没人想当“接盘侠”;二级市场,“A股进不去,港股不需要,美股不买账。”

有时候,创业者融资是好事,轮次太高不一定是好事,“既要拿到钱,又要给资本找空间,还要找条退路。”一级市场里“某+轮”存在的意义,便是“项目估值差异不大”进行融资。“+的越多”越说明,资本虽然没想玩击鼓传花的游戏,却有认真思考过,路在何方。

当一家创业公司里面有全球50多家“顶流”VC/PE、产业资本出谋划策,找资源、人脉、客户等等。那么,自动驾驶、车规级AI芯片领域的地平线,只能把英伟达当“假想敌”了。

过去两年,全球芯片半导体发展平均速度有多快,不清楚。英伟达却是独领风骚的快。2022年则被视为英伟达走向崛起的转折点,那年OpenAI推出ChatGPT,全球AI再起波澜。

生成式AI替代了遥不可及的元宇宙,AI大模型爆发,“卖铲子”的英伟达受利好提振股价一年涨了6倍,创始人黄仁勋乘风破浪,加强了智能驾驶技术层面的投入与合作,而智能驾驶便是自动驾驶与AI碰撞后的新名词。英伟达眼睛很尖,选中比亚迪为合作伙伴。

聊到此处,蛮有意思。“比亚迪有比亚迪半导体,投资地平线,买了英伟达芯片。”

2023年开始,比亚迪在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了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,接入算力254TOPS、每秒计算254万亿次的车规级AI芯片DRIVE Orin,以实现安全可靠的智能驾驶。2022年,看着英伟达浪起来,地平线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并与奇瑞汽车建立深层连接。

根据规划,奇瑞汽车全新高端智能电动E0X平台将采用“征程3”构建算力基石,要在新品车型实现高速NOA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。可以看到,“征程3”与DRIVE Orin算力上仍存在较大差距,所以,地平线2022年拿到两笔战略投资后,就再没融过资了。

这里不是说算力低就落后、没价值。

高算力芯片和智能驾驶实际环境应用不是对等关系。至于地平线融资卡在了2022年,不排除全球VC/PE、产业资本谋取避险的逻辑。什么意思?通俗点说,“大家不敢冒险了。”

如果说,2022年英伟达增速算预期内,2023年英伟达增速超乎寻常的恐怖。来看看它们的数据,全球少有用季度看增速的公司:过去一年,英伟达每个季度都在指数级增长,比如二季度收入增速171%,三季度收入增速279%,四季度收入增速达到了惊人的409%。

试问面对这样一个增速超乎寻常恐怖的“对标物”,该怎样去算自家公司估值?

没法算,根本没法算。这边刚算出来,那边马上就变了。C++++++轮的地平线,公开披露估值停留在了C++++++轮,2022年那两笔战略融资连估值都不披露了,“没法披露”。

2023年,地平线去慕尼黑车展秀了一波肌肉,“征程芯片出货量增长至近400万片,量产规模处在国内绝对领先地位,合作车企数量增至25家。”其在2022年首发的128TOPS智能驾驶芯片“征程5”销量突破20万片。一直拼命加速跑的地平线,跑的也不慢。

研发烧钱,芯片研发更烧钱。英伟达2022年投入了73.4亿美元专门用于研发。这个投入别说靠融资活着的创业公司,全球搞芯片的上市公司都没几个跟得上,“地平线压力大啊”。

准确说,“地平线背后的资本压力大啊”。由此再看,它们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是不是资本驱动的IPO?这肯定是一方面因素。同时,地平线亦需要更为广阔持续融资的通道。

2023年底,地平线再放大招,提前揭示算力560TOPS的“征程6”。按着规划,“征程6”会在2024年4月发布,届时将有大量车企的高端新车使用该芯片。是谁家的新车,可翻翻前面全球“顶流”投资方阵容。2024年,英伟达又发布“AI核弹”,芯片竞逐水深火热。

地平线显然要走一段更长的路。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”作为一家创业公司,地平线的努力有目共睹。当年未上市,英伟达面临着被各路豪强猎杀的风险,黄仁勋一步一个脚印熬到了IPO。芯片之路,知易行难。“科技创新,从来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一马平川。”

英伟达斩掉了车规级芯片路上的荆棘(Mobileye、赛灵思),成就荣耀时刻。

“唯一巨星”地平线,正走向属于自己的披荆斩棘之路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